第028章:视察锁阳
公元972年,辽景帝的保宁4年5月。
动力锯终于组装起来了,准备开始测试。如果从最初的设计开始算,到现在有三个月了。极其简单的一台机械竟然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,究其原因还是加工能力太差,一切都靠手工操作。这还是高水平的工匠,如果手艺差一些,还要迁延时日。
箫空宁带着几个人来到宝钢院视察,格尔喜欢热闹,也是跟着的。他们一进院子就看见这台精美的机器,确实精美,在这个时代里绝对是高精尖设备,就像现代人看到光刻机一样。
箫空宁也注意到了,加工箭杆的车床在那边放着,大体上已经成型,工匠头没提这事,估计还不能用。
好几个工匠正围着动力锯忙着,见留守大人来了都站在一边很恭敬的样子,在工匠们的眼里留守大人就是这地方的君主。工头赶紧过来点头哈腰的请安问好。
其实在这之前,这个叫动力锯的东西已经试着运转过几次了,工匠们觉得可以交差领赏了,这才使人向上禀报。
箫空宁看着现场的工匠们大多都带着捂耳朵的棉耳罩,觉得奇怪。
现在已经是五月了,已经进入夏季,虽说还不是炎炎夏日,可也不至于冻耳朵呀?
格尔也注意到了,小孩口快,他问工匠头:“你们怎么都戴耳罩呢?现在也不冻耳朵呀?”
工头说:“回二公子的话。这个锯片一转起来就嗡嗡地响,锯木头声音更大,声音刺耳,所以他们才戴着耳罩。”
箫空宁一听就明白了,那是锯片没有纠正“动平衡”。用白话说就是锯片四周重量不均匀,偏重。当然锯木头的噪音会更大。
跟随的官员萧宏它说道:“准备好了吗?拿块木头试试。”
萧宏它是总兵官,这些工匠们都是军营里的匠户,都属于军人。因此,制造箭杆也是军营里的差事,所以萧宏它才陪着留守大人视察嘛。
工匠头指手画脚地让工匠们动作起来,两个壮汉站在锯床两边,他们是转动手轮为锯盘提供动力的。手轮是木头的,看着就显得分量很重,起到飞轮的作用,就是保持动力均匀的。
两个壮汉摇动手轮,那边的锯盘就嗡嗡地转动起来了。
两个工匠抬起一根木料,那木料直径半尺的样子,不是很粗。
工头吆喝着:“注意不要靠近锯盘!”
其实不用他说,人们看着嗡嗡转动的锯盘就害怕,谁敢靠前呀?
木料一接触锯盘,噪音更大了。
格尔兴奋的不得了,脸上都是惊喜,但是他不敢乱跑乱动,来之前他哥哥警告过他了。他的跟班也是不离左右,生怕他出事。
工匠们也有些紧张,一个人把木头推进去,前边一个人手拿着一个钩子把木料拉出来,在剧烈的噪音中,木料慢慢的终于完全推了过去,一劈两半。
人们都兴奋起来了,还有人叫好。
兴奋时候拍巴掌(鼓掌)的现代的习惯,古人的习惯是叫好。
锯盘直径有一尺半,露出来的是少一半,最大可以开直径半尺的木料,更粗的木料可以翻过来两面开,因此最大可以开直径一尺的料,这够用了。
工头看着留守大人和众官员,脸上掩饰不住得色地说道:“请留守大人示下,还要再锯一次吗?”
箫空宁问:“锯多少木头需要修一次锯齿呢?”
工作中锯齿磨损,当磨损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打磨锯齿,恢复锋利。木匠用的框锯就经常需要修锯齿。箫空宁这样问是担心锯片材质有没有问题。
工头:“回大人的话:这几天测试,锯的料不多,只是在今天早晨修理一次。这个锯盘太好了,我们手中的锯可是远不如它。”
工匠的回答让箫空宁放心了,锯盘的材料经受住了考验。
箫空宁等人兴致勃勃的看着又锯了两块木料,就走了。
出了院子后萧宏它问道:“留守大人,您看该怎么犒赏呢?”
匠户营属于军队的,按说这是军队内部的事,但是今天留守大人到场了,他请示一下也是应该的。
箫空宁回答说:“萧总兵,工匠们辛苦了两三个月,今天见到了功绩,按规矩犒赏吧,就让辽阳营自己定夺吧。”
这个匠户营是属于辽阳县营兵的,他们的头头也在,连忙答应着。
箫空宁说按规矩办的思路是对的,既然有规矩就要执行,而不是一高兴就突破规矩,久而久之规矩就没用了。
萧宏它对营兵的头头说道:“有了功绩大家都高兴,赏一桌席面吧,都乐呵乐呵。”
营兵的头头笑了:“是,遵命!”
好事嘛,好好吃一顿没什么可保密的。时间不长,消息就在工匠们那里传开了,大家都喜气洋洋的。
。。。。。。
箫空宁在现场就发现了锯片偏重的事,他没说什么。他不能打击大家的兴致,破坏气氛。另一方面,他的地位高高在上的,纠结具体事务不合适。但是现场不说不等于他忽略了,事后他会写个简单文案告诉工匠们,并且给出纠正的方法。
箫空宁知道,那台还没有试制完成的车床更重要。提高效率和降低箭杆的成本主要都在车床上。在高效率低成本上来说,车床的作用占了九成以上。
从制造难度上看,车床远低于动力锯,主要是锯片的难度太大。
眼下锯床有一两台基本够用了,可是这车床试制成功后,至少需要十台以上。因为按箫空宁的设想,每一个兵丁都应该配上弓箭,而不单单是弓手。同时还要增加箭矢的数量,让每一次战斗中都能有暴风雨般的箭矢规模。
这就是现代人的思考与古人不同,尽管他在军事上是个外行。
。。。。。。
已经是保宁4年的八月了,炎热的夏天过去了,渐渐秋凉。
箫空宁询问了苍石伙洛城堡的建设情况,说是地基完成了,但是城墙还差很多。
在古代施工全部是人力,的确不容易,不过箫空宁还是想去看看。没完工也有好处,一旦有不合适的修改起来也容易。
辽东的官员们纷纷劝诫,说是那边紧挨着金国地盘,一旦碰上金兵有危险。
箫空宁说:“我又不是九五至尊,没那么娇贵,将士们能去我为何不能去呢?”
好说歹说,决定带上100名自己的护卫,辽阳府出300营兵,择日出发。
总兵官(节度使)萧宏它跟随,还有几名相关的官员。
内中有一个官员我们熟悉,他是梁鸿来,原黑山县的兵马统领,这次五峰反叛事件立功了,经过奏请朝廷提升一级,调锁阳县做县尉。他这次随行到锁阳县,就走马上任了。
县尉管地方治安,衙役捕快都归他管,相当于现代的警—察—局—长。同时县尉也管军,辽东的每个县有一万营兵,各县的营兵都归县尉管,这又相当于军—分—区—司—令了。
由此可知,在古代军官的地位低。县尉的品级是八品,县营兵统领还在县尉之下。
梁鸿来提升一级看着不多,但是从此他有了官员的身份,脱离了军营。以后按部就班地升迁就可以了,这个身份转变是本质变化。可是他没有科举的功名,资历上是个缺陷,不过辽国不像宋国那样重视功名。
到锁阳城都是宽敞的管道,坐马车没问题的。锁阳到苍石伙洛也是通马车的道路,等级差一些,很多地段都是单向通行。
300多人的队伍,也是车辚辚马萧萧的,很威风。箫空宁依旧是坐在马车里,并不骑马,一是舒适,二是为了安全。可是接近锁阳城的时候他就不得不下车了,锁阳县的官员们都在接官亭等候迎接留守大人的到来。接官亭一般都在城池的十里之外。
上官来了,本地官员要远迎。如果是皇上或朝廷大员来了,就不止是接官亭了,要远到县界处迎接。
箫空宁下了车,与迎接的官员们见面。打头的是锁阳知县,叫徐北。
古人没有握手礼节,级别差不多的官员也不至于下跪,就是拱手致意。然后在众人簇拥下进了锁阳城。
锁阳县是辽国东北方向最边远的县了,再向外就到了金国的地盘。实际上,属于锁阳县的部分地区还在金国控制之下,此时金国的都城叫赫图阿拉,那里也在锁阳县境内。
箫空宁在锁阳城停留一晚,第二天继续向苍石伙洛进发,他的队伍中又增加了锁阳县的官员。
闲言少叙,他们用了两天时间到达了苍石伙洛。
未完待续。
—end—
